善旦
伏羲畫卦,倉頡造字
歷經九千年不斷蛻變,契刻符號、甲骨文、大小篆、摹印、署書、殳書、隸書、奇字、繆書。南北朝更是出現古文篆、象形篆、科斗篆、鳳書、魚書、龜書等,以《梁庾元威》就有一百多種。
西漢之末,劉德昇創《行書》體,其后鐘繇、胡昭俱得其法,至王羲之父子而臻其極。民國時期康有為提倡碑學,影響至今。
漢字以象形為本源,雖古人有“書畫同源”之說,然甲骨文象形字并非圖畫,其表現對客觀事物概括性之抽象模擬,逐漸成為藝術形體。
東坡先生言:“大字當使結密而無間!
大字書法,貫穿于筆法、墨法、字法,筆勢雄渾,法度險峭。點線猶如巨石當空,奇巖欹側,大氣磅礴。
《氣魄》規格:180cmx72cm
《誰知我心》規格:270cmx49cm
《斷識》規格:180cmx72cm
《觀滄!芬幐瘢180cmx49cm
《以德化人》規格:270cmx49cm
《問道》規格:160cmx49cm
《海上生明月》規格:360cmx78cm
《尚學》規格:180cmx72cm
《半榻幽夢》規格:360cmx78cm
《大自覺》規格:180cmx49cm
《眾生佛》規格:356cmx96cm
《阿彌陀佛》規格:360cmx7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