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都有收藏古玩、錢幣、字畫、珠寶等藝術品的愛好。然而,由于很多藏品愛好者缺少基本的收藏常識,市場也缺乏權威的鑒定和公估機構,加之民間收藏品市場不規范、商家信譽缺失,導致收藏者遭遇不良賣家蠱惑的事件時有發生。近日,河北省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收藏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行當,其價值、藝術品性等非一般人所熟知。消費者要提高自我防范,理性消費。
市民李女士曾從某珠寶市場花費12萬元購買了“和田玉”,然而,經鑒定價值僅為2萬余元。鑒定部門表示,賣家宣稱的“非和田玉,十倍賠償”的承諾本身就隱藏了巨大的消費陷阱,李女士購買的這款和田玉掛件系和田玉無疑,卻遠非賣家宣稱的價值12萬元質地的產品。
無獨有偶,市民趙先生向省消協反映,三年來,他通過一家收藏品公司先后購買了價值13萬余元的紀念幣、像章等藏品。在購買這些藏品時,銷售人員極力表明藏品的收藏意義和收藏價值。然而趙先生后經向業內人士咨詢,發現其所購藏品遠非銷售人員承諾預見的價值,等再去理論時,卻發現該公司已經人去樓空。
為使廣大收藏愛好者有效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針對收藏品市場存在的問題,河北省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收藏愛好者要端正心態、理性消費。如果收藏單純為消費或追求藝術愛好,就不要只從價格上輕信各種宣傳,多從自身需要去慎重選擇,端正藝術消費心態,不要受高額回報宣傳影響;如果收藏目的是為了投資,賺取升值差價,另當別論。
其次,要盡量選擇信譽好、規模大的專業市場進行消費。正規市場所售商品價值一般不會大起大落,也不會魚龍混雜,更不會漫天要價和降價,商品價值相對穩定和公平,即使價格較高,也不至于受到假冒偽劣產品的傷害。通常貴重的藝術品也不會流入一般低層次的藏品市場流通。
同時,還要對市場藏品的價值有一定的認知。要自覺提高收藏行業知識水平及對收藏品騙局的辨識能力,做好知識儲備,發現有心儀收藏品,特別是價格高的商品,必要時請專家或行家幫助鑒別,提出指導意見,謹慎出手。對錢、物的交接,務必留下書面消費憑證,并對單位、個人情況作詳細注明,作為事后維權憑證。否則一旦權益受損,發生糾紛,無法提供有效憑證來主張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