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陽中石先生 - 藏藝網
手機版 | 網站地圖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顏色:

TOP

專訪歐陽中石先生
藏藝網 | 時間:2016-05-18 20:13:27 | 瀏覽: 次 | 來源: | 作者: ]


  他是一位奇才,更是一個頑童;他執教過各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最終成為文化大家;人們視其書作為至寶,他卻更樂于說文解字;他治學嚴謹追求完美,卻鼓勵學子“投機取巧”;他無比尊崇傳統,卻認為學書未必遍臨諸帖。他生于齊魯,求學京畿,85歲高齡,愈加無邪豁達,對故土萬般牽念,今日又回家。

  應“唱響中國夢·喜迎十藝節——文化齊魯大講堂”的邀請,歐陽中石日前在濟南進行了以《書作與文化》為題的講座,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此次回鄉,歐陽先生還專門為即將到來的大眾日報75周年報慶題寫了“人人從眾”四個大字。

  歐陽中石自比壞學生,干什么都想投機取巧、一本萬利,最終,他的“小聰明”成就了大事業。很多事,看似隨意實則用情,看似巧合實則必然,樁樁件件令人深思。8月17日,一個秋陽明媚的午后,坐在記者對面的這位85歲的可愛老人,依然滿臉天真與狡黠,真誠而快樂地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一一分享。

  是他選擇了邏輯,還是邏輯選擇了他

  歐陽先生體驗過無數的學科門類:體育、語文、數學、歷史、化學、書法、戲劇……觸類旁通、相得益彰,他做任何事都不想太刻苦,而喜歡去尋找最佳方法,邏輯學的基礎令他總是事半功倍,從另一方面說,或許正因為他有一顆充滿邏輯的腦袋,才會去主動尋求邏輯、運用邏輯、完善邏輯。

  邏輯學的概念第一次輸入歐陽先生的大腦,始于初中的一次自習課。老師用一大摞試題擊碎了男孩子們當日的籃球計劃,雖然只需要答肯定或者否定,但100道題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同學們心事重重地悶頭做題,隊長卻早已在窗外跳腳,埋怨他們不抓緊點。隊長后來傳授的做題秘笈更讓同學們開眼——他把試題全部填了減號(表否定),再稍微用心做上十道八道就基本及格了,前后幾分鐘而已。大家覺得他好聰明!他說,這就是邏輯。

  此后的好幾年,邏輯這個詞一直在歐陽中石腦海中揮之不去。不得不承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被造地位,都有注定的使命在前頭等待,歐陽先生選擇邏輯,似乎也屬于一種邏輯的必然結果,“考大學時看哲學系里包含邏輯學,我就報了哲學!

  見異思遷,少無大志天地寬

  歐陽中石之所以成為了不起的雜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見異思遷!拔疑贌o大志,對未來沒什么想法,但對什么都感興趣!庇捎诋敃r蘇聯否定形式邏輯,所以他們那批畢業生很多從事了其他行業。雖然個頭小,歐陽中石還是尋到了一個體育教員的工作,但是工作的地方在河北易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不太吉利的話讓他心里有點兒陰影,后來又打聽到通縣缺教員,學過高等數學的歐陽中石就在那里教了兩年數學,而后開始教語文。1956年學校增加了文言文,他又去教文言文了。歷史課缺老師的時候,他去教歷史,新增了語文基礎知識,他再去寫語基教材,教材寫完文革開始,歐陽中石被分到一所中學,校辦工廠有個硫酸銅提純的項目,他又興致勃勃去研究化學了。

  1978年,大病之后的歐陽中石再回到通縣教書,他獨創了一套教學方法并開始實施,可以讓初中的孩子比高中生的高考成績都好。1981年,他進入首都師范大學任教,而后開始從事書法教學和研究,并最終成為這方面的泰斗。

  那些經歷在歐陽中石看來都是豐富而有趣的,他存有深深的感恩之心,“那些課,在沒教之前我都不會,讓我教,等于讓我補了課。這都是國家給我的機會和條件,是國家培養了我。許多工作做起來也很困難,但克服了困難確實挺開心!

  梳理漢字,缺少一個壞學生

  歐陽中石是了不起的書法家,但他最關注的并不是書作本身,而是書作與文化的關系以及它們的發展、傳承!啊摹谋举|是美好、和諧、繁榮。而文化的化,左邊是一個正著的人,右邊是個反過來的人,寓意‘變化’——都變成了美好、和諧、繁榮,這就是文化!睔W陽中石認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都是文化,社會上單獨的事物雖不叫文化,但基本都是文化的結果。

  文以載道。文字不是獨立存在的,要“切時如需”,才能煥發出新的神采。那么文字就要和文化緊密結合。歐陽先生反復強調中國文字的偉大,“我們的漢字用形象表達意義,以文狀物,不是僅僅用來聽的!甭曇舻膫鞑ズ捅4嬗兄T多限制,而文字,尤其是象形文字,可以跨越地域、文化、時間的局限,形成最直接、最徹底、最持久的溝通。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看似繁復卻有規律可循,歐陽先生說:“外國人覺得學中國字太慢,我現在就想進行一個漢字的教育課題,希望能見一個認一片。我們的語文,從小學到大學要學13年,在國外一般學到初中就行了,其實我們連初中也用不了。只要認得一個字根,比如木字,就可以派生出很多字:林,森,枝……十分快速而直觀。曾經有人想考考我,問我分析的析怎么講。析,一個木,一個斤,斤是斧子,斧子劈開樹,就是分開、分析。我們古代的文字學家貢獻很大,把文字中的道理都分析過了,我們應該把這些條理都整理出來。只是現在缺少一個壞學生——就像我這樣不肯用功的,想要投機取巧,希望能見一個就認識100個。我們好好研究研究,肯定有這個辦法!

  遍臨諸帖,不如專注一家

  遍臨諸帖而后自成一家,已經成了習書者的學習守則,但歐陽中石經過多年的思索后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論點已經好幾百年了,我們回頭看看它的成功率。如果真的實用,那么遍地都應該是書家。我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們執行得有問題?我現在就讓學生一個人寫一種帖,但要寫得一點不差。如果遍臨諸帖,每一個都學,每一個都學不像,那么一個不會,個個不會。而一個像了,別的都像。藝術界常常說要發揚個性,現在看展覽,每個人都想自成一家,可是總體來看,效果不甚理想。先把一個學精了,這是最要緊的!薄  鞯膫性與共性,書作與時代的關系,書法藝術的追求與參展參評的矛盾,流行書風的前景與傳統書風的繼承,都是當代書家要考慮的問題,在8月17日的講座現場,聽眾也提出了很多此類問題。歐陽中石闡述了早前總結的四句話:“作字行文,文以載道,書以煥采,切實如需!痹熳质菫榱诵形,寫字是為了表達,書作要煥發出神采,更要切合時代的需求。

  嗽·漱·擻 兩種偉大藝術的對話

  歐陽中石一直在體會藝術之間的觸類旁通,他后半生所致力的兩個主要領域——書法和戲曲,都可自由揮灑而不失章法,二者在一個人身上完成了愉快的會面,可算佳偶天成。歐陽先生舉了一個京劇的專業術語為例,那字讀作sou,二聲,指唱腔結束時那種沒法記譜的音調,行腔壓喉,頓挫回腸,是高潮之后的戛然而止,是流星將盡的拼力一燃,有人理解為“嗽”,因為這好比咳嗽的爆發力。還有人認為應該是“漱”,用作收尾也很貼切,更有人覺得應作“擻”,舉手回頭,精神煥發。嗽,漱,擻,都是動詞,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一種京劇文化,這跟“書以煥采”的“煥”字異曲同工——寫字收勢也要有精神頭兒、有力度。正是因為中國有這么幾個字,才可以把這種感覺表達得如此完整。

  歐陽先生說,“寫”字原作“瀉”,是情感的傾倒,靈魂的抒發,若僅僅拘泥于字形與筆墨,不談內容,那么就無法完成文以載道的功能,更無法切實如需地緊跟時代了。

  回家,文化齊魯的開場大戲

  歐陽先生的講座《書作與文化》,可算是“唱響中國夢·喜迎十藝節——文化齊魯大講堂”的開場大戲。白發蒼蒼的歐陽先生在家鄉人民面前謙卑而真誠,他自認此次是拋磚引玉,希望通過大講堂的活動,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本國文化,熱愛傳統藝術!拔覀凖R魯大地就是有文化的,出了那么多圣人、賢人,把他們的經驗總結總結,好好學學,這就是對時代最大的貢獻。很感謝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向家鄉人民匯報一些心得!

  生于肥城,成名于京城,如今回到泉城,歐陽中石和夫人張茝京對曾經就讀的制錦市小學和曾經任教的回民小學充滿了感情。踏遍青山人未老,時間轉了一大圈,拍落的是灰塵,存留的是真心;孛裥W石京書院的創辦,寄托了他們對家鄉書法教育的殷切期望。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靜心習書似乎越來越困難了,如何給孩子們打下良好的書學基礎,吸引他們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呢?“我們國家領導人提出加強書法教育,教育部用兩年的時間整理出來了一個指南,去年才正式通過和公布。大家能不能都理解這個指南呢?不一定,得一步一步慢慢來。我贊成大家各顯其能,不是天底下就一個方法,而是能用哪一個就用哪一個,F在濟南市得有多少家教書法的?肯定各有各的招。我只是想評定一下什么招最高!

  有人認為習書就在于苦練,但歐陽中石說,刻苦用功的做法也有道理,但他總覺得有點問題,因為學習首先要高興!“學而時習之”這句話,他聽過兩種解釋:一,學習了要經常練習;二,學了東西很快就能精通。第二個“習”,通“慣習水性”的“習”,指精通——如果很快就精通了,自然不亦樂乎。顯然,歐陽先生更傾向于第二種說法!吧儆命c時間,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不更好嗎?練習就一定能練好嗎?只要練習了就高興嗎?”說到這里歐陽先生調皮地笑了,“傻不傻?”

  采訪結束,歐陽先生的銀發與夕陽一同燦爛。人的一生中,會有多少次如這銀發般的靈光一閃呢?若及時抓住,都是成就。追求無極限,但憑心念,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往往成為問題的關鍵。因此,有時一語成讖,有時一花成詩。歐陽先生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他的足跡,他無論身處何方都不會放棄的求知信念,他凡事都試圖另辟蹊徑的主觀能動,他快樂治學的健康心態,他返璞歸真、回報人民的的赤子之心。

  歐陽中石 1928年9月生,山東泰安人。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后長期從事教育工作。1981年至今任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等職。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和第六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主要著作有《中國邏輯史》、《中國邏輯思想史》、《書法與中國文化》、《藝術概論》、《歐陽中石書沈鵬詩詞選》、《中石夜讀詞鈔》、《當代名家楷書譜——朱子家訓》、《中石鈔讀清照詞》、《中國書法史鑒》、《中國書法》、《章草便檢》、《學書·津梁叢書》、《書學導論》、《學書概覽》、《書學雜識》、《書法教程》、《書法與中國文化》等。


分享到:
】【打印繁體】【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專訪書法大師楊衛凡 [下一篇]專訪著名畫家黃永玉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專訪書法大師楊衛凡
·專訪歐陽中石先生
·專訪國畫大師范曾
·專訪著名畫家黃永玉
·專訪油畫大師靳尚誼
·專訪國畫大師范曾

最新文章

·專訪國畫大師范曾
·專訪書法大師楊衛凡
·專訪歐陽中石先生
·專訪著名畫家黃永玉
·專訪國畫大師范曾
·專訪油畫大師靳尚誼

推薦文章